臺灣的綠電赤字如何威脅科技業的淨零目標
臺灣生產全球60%的晶片,但製程消耗大量的能源,台積電在2021年就消耗臺灣台電電力的6.4%。 數位經濟的能源需求不斷上升,IEA預測2026年資料中心將消耗全球電力的4%。 隨著供應鏈排放量的增加,微軟等公司推動低碳晶片生產,半導體公司的淨零目標受到地理限制和監管挑戰的困擾,核電是臺灣以及微軟和亞馬遜等公司正在推動的選擇。 新竹科學園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是幾家公司製造晶片的所在地,這些公司可能至今都默默無聞,但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微小的晶片為各種電子設備提供了運轉,通過運氣、好時機、技術和辛勤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已成為半導體製造業的主要先驅,它生產了全球約60%的晶片,其中包括約90%的先進設計。 晶片在製造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電力,光台積電在2021年就消耗了臺灣整個能源供應的6.4%,隨著人工智慧(AI)晶片對更多電力的需求增加,該行業對電力的需求仍會持續增長。 半導體產業是數位化的方式之一,這種經濟往往被認為存在於某種虛幻的網絡空間中,但實際上對能源和環境產生了現實世界的影響。國際能源署(IEA)估計,數據中心的半導體佔2022年全球電力需求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