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項目 Menu
 
多國專利
台灣 中國 ..
 
SGS認證單位
測試單位
包材網
歡迎 ! 您是第 6112759 位訪客
首頁
home
about us
產品介紹
products
環保時事
news
certificate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全球環保時事
"洋垃圾”一令即禁,循環經濟卻難一蹴而就
從2018年1月1日起,中國對於洋垃圾的進口禁令正式生效。這份禁令覆蓋4類24種固體廢物,包括來自生活垃圾的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至於禁止進口的原因,文件明確指出,「洋垃圾非法入境問題屢禁不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我國生態環境安全」。這只是一個開端,到2019年底前,中國還將逐步停止進口所有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顯然,中國政府對於洋垃圾的基本態度發生了轉變。 再生得到的金屬、塑膠等原料比原生材料便宜。從根本上說,中國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以及由此造成對廉價原材料的海量需求,決定了過去數十年中國持續大量從境外進口固體廢物。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 (Comtrade)的數據,2015年全世界超過70%的廢塑膠和37%的廢紙都出口到中國。歐洲國家和美國是這些廢棄物的主要來源地。 這一條供應鏈得以持續,自然是因為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獲利。對於已開發國家而言,國內處理的費用大概在每噸400美元至1000美元,運到中國,即便加上運費每噸的成本只有10美元至40美元;而中國的接收方,以極低的價格買進,通過多次挑揀分類,層層轉賣出去,形成了一條條位於全球價值鏈底端、且自成體系的產業鏈。因此,“中國回收”不僅為西方國家的垃圾問題提供了廉價的解決方案,也成為中國低端製造業保持成本優勢的重要因素。 長期大量進口洋垃圾令中國的廢棄回收再利用產業分化出了“兩層皮” -- 洋垃圾進入正規、優質的處置機構,形成大的產業鏈;他近期調研了山東和福建兩家再生塑膠企業,這兩家再生企業處置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流,走入車間如同進入樣品標準庫。但另一方面,國內自己產生的品質比較低、回收分類較差的土垃圾,就在一些不太規範的小工廠、甚至作坊裡面進行循環利用。 換句話說,中國的正規回收處理行業已經習慣了處理符合進口標準的正規“洋垃圾”,那麼,讓它們短時間內改“吃”沒有經過嚴格分類回收的、品質更低的土垃圾,可行嗎?將洋垃圾的進口封死之後,回收處理行業只能回過頭來想怎麼在國內建立和發展自己的回收體系;而優質的處理能力火力全開處置國內資源,必然會顯著減少進入小作坊的垃圾比例和數量。 長期來看,禁令最終的目標無疑是提高中國國內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出前端垃圾分類,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製造業目前有三種選擇 -- 國外再生資源、中國國內再生資源和新的材料。隨著中國能源資源稅率的上升,新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而洋垃圾被禁止之後,再生行業的原材料供給缺口只能依靠國內的土垃圾來補足,就會倒逼國內的土垃圾做好後端處理,再進一步倒逼前端的居民社區垃圾分類做得更好。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也認為,停止進口“洋垃圾”將拉動國內固體廢棄物加工再利用產業發展和垃圾分類回收。以廢塑膠行業為例,中國廢塑膠年進口量從1992年的30萬噸飆升至2016年的734萬噸,停止進口後,中國廢塑膠企業將面臨每年數百萬噸的原材料缺口,需要通過國內的垃圾分類和固體廢棄物回收體系填補。 但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杜歡政對此表示懷疑。他表示,國內的資源垃圾量不足夠是中國從國外進口廢棄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真實的現狀是,即使中國全方位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垃圾量依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針對矛盾的根源環境問題,杜歡政認為,這根本上是處置固體廢棄物的產業該如何進行提升的問題。只要規模化的處理企業能保障污水處理、空氣品質管理、職業衛生,就不應該全面禁止進口廢棄物。 產業間也認為,完善的市場應該是允許進口,但要滿足中國管制的要求和標準,而這個環境標準可以定的很高,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破壞環境的成本也理應提高。 資料來源:ChinaDialogue (2018-03-13) (PIDC 編譯)
首頁 | 關於我們 | 產品介紹 | 環保時事 | 專利及檢驗證明 | 聯絡我們